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刘邓

       或许是有些物极必反,亦或是时间让人变得成熟与沉稳,现在的刘邓不再似从前那样张扬,总是散发着安静、平和的气息,如一泊湖水般包容与低调。1979年生于重庆,2000-2004年间,刘邓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进行学习,现居于北京进行他的艺术创作。他以个人鲜明的特色将自己的艺术理念无声地向观者娓娓道来……

        刘邓早在川美学习时,腋下就时常会夹着速写本,以便记录感兴趣的内容与画面。比起水墨油画来,速写这种材质更加方便快捷,不论走到哪里,只要随时想画,无需过多的准备即可作画。并在此时期开始以“线”为造型来创作,刘邓将一些废弃物堆叠在一起,通过线条来描述物与物之间的遮挡、前后以及缠绕关系,这为刘邓日后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其实早在幼年时期刘邓就及其喜爱以线条绘画,他的创作风格并非偶然,实为必然。
        在刘邓的画面中,交织的线条与结型图案成为他艺术语言的关键词,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创作灵感?刘邓本人的回复很简单,因为刘邓的父亲是一位机械式师与电工。自幼司空见惯了的电路板、二极管、半导体等物体以捆绑、悬挂、堆放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在他的面前。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措辞,无需刻意营造的氛围,刘邓将他的创作理念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呈现在了观者面前。

        创作初期,刘邓尝试以物体与线进行拼接,这些拼贴创作也就成为了他的第一代作品。后来他尽可能将作品进行简化,直到不能再简化的时候,就只剩线条间的交叉与重叠,至此刘邓的个人风格逐渐稳定下来。


《马利牌国画颜料—灰》宣纸水墨,93x155cm  2015


       在许多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呼之欲出的三维时空的立体感,这并非刘邓刻意为之。在这些重复、交叉的线形图案中,观者以沉浸甚至冥想的方式深陷这种线条的排列美感之中。形象存在于二维平面中,但通过构图、透视、线条走向、光影和色彩处理,使人感受到空间的整体性、立体性。这种艺术形象的有限性与表现对象、现实世界的无限性的矛盾,使空间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具有美学意义。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里空间形式是最抽象的。艺术家把这种抽象形式凝聚在具体作品里,并使人通过联想、想象,产生超乎象外的空间感受。


《泰一Ⅵ》宣纸丙烯,97x181cm  2014


        从多数刘邓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色彩并非他想表现的主要内容。单色在他看来是更加纯粹与安宁,缓缓流淌的笔墨线条是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纷繁复杂的色彩如同过于浓烈的情感,稍加碰触将会打破原本呈现出的安宁与平和。刘邓以线条为主,以求让观者更直观的体会到线条力量的本质,但他并不排斥色彩的运用,偶尔穿插的颜色丰富了画面的耐看性,赋予作品活泼灵动的性格,更是增添了线条的不同形态与呈现方式。


《马利牌国画颜料—红-黑》宣纸,168x88cm  2015


        关于线条的把握,刘邓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他运用多种灰度表现出空间、明暗和深浅。不同于传统白描的劲道与表现主义的张扬,刘邓的线条处于一种理性稳定的理想状态,无过多的粗细变化,近乎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带有一丝冰冷的意味。刘邓这种内敛深沉的性格在作品展露无遗,他避免过于情绪化的宣泄,绘画是自然的表达。


《岔路Ⅲ》纸上中性笔,75x105cm  2009


        一圈又一圈的结型图案按照顺序旋转排列,形成的圆圈如同捕梦网的纹理,或者是古树的横截面展现岁月的年轮。圆圈是刘邓最喜欢的路径,从第一笔确定下"奇点",剩下的就是顺其自然,它也可以说是一座塔,绕塔行走,一圈又一圈。每一圈都是这个信念的强化,大圈包裹着小圈,有所依托。西方冷抽象以古希腊的数学为依托;康定斯基以音乐性的结构为依托;圆圈的依托来自于道法自然中的生物性,就像花瓣包裹,一片叠加在一片上,秩序井然。


《尽头Ⅲ》纸上中性笔,76.5x57cm  2012


        刘邓的线条以重复、交叉、堆叠、平行等形式出现,如同人类神经与血管般错综复杂,他以细密的线条描写物体的轮廓,在这种复杂中获得专注力的提高。一些作品的内容是光怪陆离且充满悖论的,这种与现实的矛盾是对内心超现实的描写,是刘邓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

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可能花费刘邓半年的时间,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令人陶醉、令人着迷。


《马利牌国画颜料—蓝》宣纸,75x105cm  2015


        经历了许久专业的学习,刘邓对于基础与技法的掌握已然成熟。如今他脱离了学院式的训练,强调自我的回归、突破内心的枷锁,然后,自由的徘徊在这些别样的,根本不是线条的线条之上。这些线条出自刘邓手中,又消失在他的笔下,我们不能确定这些线条的具体内涵,但某种共鸣在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令人们驻足不愿离开。

影像分类:
全部相册(0)
刘邓 在售作品
名称1/0
购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