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魏攀峰采访稿

1.您如何理解展览主题“我不是怪兽”?以及作为艺术家,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疗愈/治疗之间的关联?

我不是怪兽最初的灵感来源于陪孩子用玩具或绘画创作自己的小怪兽,这些小怪兽也是我们的影子、家人、朋友。当出现“滑稽搞怪”和“缺憾之美”的时刻,孩子们会笑的人仰马翻。审美分很多层面,除了日常所见之美,另有更深层次的美,如艳俗、丑萌、暴力、朦胧...…

在一个读图的时代,绚丽多彩的图形影像在脑海中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自媒体加速的时代、图像也能产生歧义。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脚踩七彩祥云的不一定是英雄、躲在角落的也不一定是怪兽。

我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本身就是个自我疗愈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2.本次展览作品中,有多幅是在上村普普现场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很多过程一直都印象深刻,感谢上村普普提供这次机会。辛苦沙律及策展人的辛苦付出。还有陪我创作,也是我的模特的一只沙律收养的流浪猫-玳瑁,一直特别胆小,惊恐的状态,一整天都躲在画框遮挡的阴暗处,任凭美食与主人的呼唤都无动于衷。这个状态与展览特别契合,我也画了幅特别满意的作品《玳瑁的一天》。


3.您的作品与本次展览如何呼应?希望与观众之间产生怎样的连结?

我创作没有宏大的主题,不代表什么,也不批判,作品本身没有一个绝对或者特定要表达的意义。创作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所描绘的对象可如其所是,亦可不如其所是。我并不尝试画出一个长着毛绒或晶体的怪兽,而是在画一个有怪兽模样的的毛绒或晶体。真实或虚假、抽象或具象之间的。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感情是真挚的。

每个观众面对作品都有自己理解和感受,其实作品创作完应该交给观众去解读。


4.当场学习绘画的契机是什么?这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初中第一节美术课的临摹作业被老师当作范本到每个班级展示,接着就发动我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从此就在心里埋下了一个画画的种子。这是一个被认可带来的动力。其实我现在创作都会思考认可,被认可和自我认可的关系。被认可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信心、成就感、满足感等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被认可。自我认可是一种难以达到的状态,因此时常产生焦虑而逃避。这种不稳定的、时好时坏的状态,让我们经常会陷入矛盾而痛苦的深渊。虽然很难,但是仍然满怀希望。


5.您认可“痛苦是艺术创作的来源所在”这句话吗?您在在创作过程中是更享受它所带来的痛苦还是快乐?

我觉得快乐大于痛苦,刚才说到自我认可虽然很难,但是仍然满怀希望。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这样才强烈的创作欲望,对事物更加敏感。甚至可以找到一种超感的状态。有超强的感知力,感受力。


6.如果要用三个形容词形容您自己的作品,会是哪三个?

柔软 力量 我不是怪兽


7.“我不是怪兽”系列作品在展览过程中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打动观众的“怪兽”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您最青睐的画作是?

我偶尔梦见自己未来的作品,清晰到可见颜色的变化和笔触的衔接,所以特别期待梦里那未知的画。时常觉得自己是年老的时候在回忆自己的一生,重新认真体验每一个当下忽视的情绪。就如同现在回忆童年生活,拿个木棍就是金箍棒、做个铁圈就是风火轮。玩泥巴可以把自己变成泥人,泥巴可以是假装吃着流口水的美食、可以是迷宫一样的城墙,用来抵挡千军万马。


8.您在过去有许多中外的参展经历,在欣赏其他艺术家的画作的时候一般是从什么角度赏析的呢?

感受力最重要,好作品会带来直接的感受。同时了解一定的美术史和艺术家的故事后,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画。


9.如果不从事绘画事业的话,您现在会在做什么?会是仍然与艺术相关的工作吗?

我在画画之前开过美术高考培训班,餐饮小店,文化艺术公司。大部分画画的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不画画的话,暂时也想不到未来会做什么。


10.您如何看待艺术与商业的关系?艺术商业化还是艺术吗?

我觉得艺术与商业是分不开的,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开始,艺术与商业就能够无缝衔接。能够帮助艺术家把作品商业化对艺术家群体是件好事,能够加大艺术品的传播,让作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能让消费者有更加多接触和拥有艺术的机会。

点赞 0 浏览 147

魏攀峰 在售作品
收起
购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