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安堃绘画的人文追求

林间

      我知道现在为安堃绘画画个句号远远不是时候,但无论如何,研究当代绘画却又无法绕过这位在艺术世界默默耕耘的低调画家,这似乎是众多策展者形成的共识。安堃说过,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必须杀出一条血路,因为前后左右盖棺定论的大师都像高峰挡住了后来者前进的道路,不想拼命的就只能是进退维谷。

      安堃出生在“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江苏沛县,汉高祖刘邦以布衣成为两汉四百年的开国皇帝。一曲《大风歌》久唱不衰。秦砖汉瓦,封泥印玺,俯拾可见;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包括沉睡在汉墓中的王侯都在无声的诉说着大汉帝国的辉煌。“粗狂豪放,大朴不雕”,汉代艺术的美学品性一开始就影响着少年的安堃,故而他着力挣脱黄土地的束缚,十几岁就考进了苏州美专,扎扎实实的学习了四年。画素描、速写、色彩,三更灯火,铁砚磨穿,穿梭于东西方艺术世界。他对古希腊、罗马顶礼膜拜,他对中世纪古典主义,对巴洛克、洛可可亦叹为观止,赞不绝口,但他又绝不是民族虚无主义者。在泰山经石裕《金刚经》面前,在青州博物馆的汉代石雕面前,在家乡徐州汉代兵马俑战阵面前,他也激动的泪流满面。他欣赏汉代石雕散发出来的大汉气象,他迷恋兵马俑面目表情中和而不同的细节,古人论美中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或者,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与古人对话,安堃先生深谙此理。

      中国艺术是哲理诗魂的统一,它对天地万物的仰观俯察,它对造化万物的探赜取奥,皆需一个最基本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是历史的,它需要纳古汇今;是哲学的,它需要取精用宏;是文学的,它需要浪漫敏锐……

      没有这样的一个平台,没有这样的基本素质,你如何看待古人,如何看待今人,又如何看待自身,你就无法在当代的艺术大潮中波澜不惊。这一点,安堃似乎非常自信!在如今已冷清的宋庄里,他那仍显寒酸的画室中,留着平头胡子的安堃,几天没出屋了,他手握画笔,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左手捏着一个干啃的馍馍头,他说很喜欢这种中餐中的绘画或者说绘画中的中餐。此时上帝正出现在旁边,山珍海味亦味同嚼腊,馒头咸菜却同玉液仙葩,他的一幅幅令人陶醉,令人叫绝的作品多数是在这种状态下流出的。

      安堃的绘画题材显然与其灵魂深处的思想追求密不可分,对现实的无望,使他同自古以来的文人一样,委身于老庄,继而在佛教的禅宗里找到精神皈依的家园。故而,初入北京,他画了一大批佛教题材的人物作品,禅宗系列的人物在他笔下鱼贯而出,但如笔者看来,那都是“欲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画家还远没有修炼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从容,画家的理解仅停留在作品的表面,画作本身的空虚苦闷也显示了画家灵魂的彷徨和无助,因而,安堃的禅宗人物肖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转世之作,只能是他在北漂之后第一次进入职业画家心路的摸索探寻和技术上的练手。

      安堃是一位满腔热血的汉子,他向往那种解衣磐礴式的抒情写意,但现实又让他心有郁结。对中日关系的探寻,使他从文史角度靠近了民国人物。甲午战败后,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康有为、梁启超、乃至后来的王国维、胡适之、陈寅恪、傅斯年、郁达夫、徐志摩,这些公子王孙或贵族阔少,还有那令人回味的民国美女陆小曼、林徽因、张兆和、张幼仪、张爱玲等,最后或落脚于清华北大或奔走于上海广州,在十九世纪的上半页,短短的几十年中,你方唱罢我登场,或者说这些人物像彗星一样划过夜空,给民国带来了令人陌生的光明,这些都为安堃找到了理想支柱。蔡孑民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主张和北大精神。陈寅恪提倡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甚至郁达夫在苦闷中的沉沦,徐志摩英国式的浪漫,在今天看来都是那么的高贵,那么纯粹,那么值得回味!他们像魏晋时的王谢之族,竹林七贤,更是安堃内心深处的理想追求。于是乎,画家笔下小资系列人物如汩汩清泉,不断从笔下流出。画家并没有给其人物定位一个准确的名字,也不在乎北洋四杰,民国哲人,甚至茅盾冰心,巴金《家》《春》《秋》《雾》《雨》《电》的人物都隐藏在其笔下,自由、民主、博爱、单纯、高贵。安堃灵魂深处的哲思和审美追求幻化成了他笔下的人物,这些人物又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诱发了对民国,对小资这个阶层的追思和情怀,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虽然短暂却又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的赞扬,从这里,我们又似乎看到了蔡孑民先生的铮铮铁骨,看到了徐志摩的浪漫,也看到了傅斯年先生敢在总统面前翘起的二郎腿以及他夫人等着他半夜写完的一篇文章去换取一件御寒的冬衣……笔者并非有意将民国人物打扮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清流。

      但安堃对小资及民国人物怀念,我想这在当代知识分子中间会唤起人们久违的良知。人们曾经有过良知为什么又会久违呢?这其实也会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我想也许就是画家心底创作这批人物的动因。当然,这里也许只是我个人的臆猜。

      安堃的小资人物一露面就好评如潮。旅美著名画家张振华先生间接的看到了他的作品大为吃惊,他说这是大家,是国士的。

      安堃的手笔,他比陈逸飞那种概念化的手笔,那种单薄的调情式的描写要厚重、要丰富的多。

      安堃非常崇拜当代大写意的旗手---中央美院的教授张立辰,而张先生一见到安堃的人物画也对这位晚辈的小老乡另眼相看,他盛赞安堃人物画的造型、色彩和笔法。他说安堃的油画人物在当今油画界特点突出,他不是传统苏派的保守,又不是某些人毫无技术的乱画,是一种有追求、有思想、有个性、有味道的尝试,很有前途,很有意思。

      安堃是一位真诚的艺术家,和那些游走于京城,成天靠吹牛混世的人来说,他言语不善表达,特别更不去画廊游说推销自己的作品,他甚至也不会流畅地向藏家炫耀自己赋予人物背后的故事,他只是默默地把一件件作品展示给来者,尔后就木讷地站在一旁。好在上帝在审视安堃作品时并没有打盹或走马观花,他的小资人物无论是参展还是走进拍卖会,都受到了众多观众和藏家的关注。荷兰KUNSTBROEDERS GALERIE画廊的瑞克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想找一位中国特色的画家在欧洲开辟艺术市场,正当他将要无功而返的时候,结识了安堃,他在安堃的作品前,激动万分,手舞足蹈,而后便毫无迟疑的签约了。第一次合作,瑞克先生便在大师林立的荷兰为其举办了个展,并圆满成功。紧接着这哥们便以画家的小资系列问鼎于法国的3G艺术博览会,当天就有几位藏家把作品收入囊中。

      安堃认为,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不能有任何骄躁心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以,他现在仍然和以前一样,埋头于画室,默默耕耘…..笔者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画者,他即使再碰到困惑,那不过是英雄末路…..祝福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于2016 中秋

点赞 0 浏览 333

安堃 在售作品
收起
购买须知